这篇文章上次修改于 2096 天前,可能其部分内容已经发生变化,如有疑问可询问作者。
1.相关名词:
计算机网络: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
互联网: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
信号:用光、声音或动作、标志等传送的事先约定的通信符号。
码元:数字通信中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。
虚拟信号:在时域上数学形式为连续函数的信号。
数字信号: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离散的信号。
单向通信: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。
双向交替通信: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,但不能同时发送。
双向同时通信: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。
链路:从一个结点到临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。
数据链路: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,除了有一条物理线路外,还要有通信协议控制传输。
域名系统:DNS,把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。
万维网:大规模联机式信息储藏所。
CDMA:码分多址,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,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。
*CSMA/CD:载波监听多点接入/碰撞检测。
IP:互联网上每一台主机的每一个接口分配的一个全世界唯一的32位标识符
TCP:传输控制协议,提供面向连接的、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。
DNS:域名系统,把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。
HTTP:超文本传送协议。
HTML:超文本标记语言。
第一章
2.三网是计算机网络、有线电视网络、电信网络。
3.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以及各自含义。
语法:规定信息格式,语义:说明通信双方怎么做,同步: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。
4.internet最早起源于阿帕网(ARPAnet)
5.互联网工作方式的划分
6.简述电路交换、分组交换、报文交换的过程。
电路交换:建立连接(占用通信资源)->通话(一直占用通信资源)->释放连接(归还通信资源),报文比特流从源点直达终点。
分组交换:将报文拆成更小的等长数据段,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,构成分组。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,存储后转发到下一节点。
报文交换: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,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,转发到下一节点。
7.分组交换的计算机网络: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
8.计算机网络不同类别划分。
网络作用范围进行分类:
广域网WAN、城域网MAN、局域网LAN、个人区域网PAN
网络使用者进行分类:
公用网、专用网
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:
接入网
9.时延的计算(发送时延、传播时延)[配合课后题]
发送时延=数据帧长度(bit)/发送速率(bit/s)
传播时延=信道长度(m)/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(m/s)
10.ISO参考模型与TCP/IP体系结构划分层次。
11.五层体系结构
应用层: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完成特定网络应用。
运输层: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数据传输服务。
网络层: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。
链路层: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,在相邻结点间链路上传送帧。
物理层:考虑多大电压代表1或0,以及接收方如何识别发送的比特。
12.计算机网络各层传输单元
应用层:报文
运输层:报文段、用户数据报
网络层:分组
链路层:帧
物理层:比特
13.internet核心协议是TCP/IP
14.协议与服务的区别与联系。
协议是水平的,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规则。服务是垂直的,由下层向上层通过接口提供。
协议控制下,两个对等实体间通信使本层向上一层提供服务。想要实现协议,必须由下面一层提供服务。
第二章
15.波特是码元的单位,比特是信息的单位。
16.计算机内传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,公用电话系统的传输系统只能传输模拟信号。
17.单向通信,双向交替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区别。
单向通信: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。
双向交替通信: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,但不能同时发送。
双向同时通信: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。
18.常见的几种传输媒体以及特点。
双绞线:导线越粗,传输距离越远。
同轴电缆:具有抗干扰特性,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。
光缆:传输损耗小,抗干扰性能好,保密性好,体积小重量轻。
电磁波:信道容量大,传输质量高。
19.多种信道复用技术。
频分复用、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
波分复用
码分复用
*CDMA工作原理
20.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:信道带宽和信噪比。
21.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(信噪比,香农公式)
信噪比(dB) = 10 log10(S/N)
例:S/N=10,信噪比=10dB,S/N=1000,信噪比=30dB
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是
C = W log2(1+S/N) (bit/s)
C = 2W log2V (bps(bps的单位bit/s))
第三章
22.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类型。
点对点信道,广播信道
23.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,简要描述。
封装成帧:一段数据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,构成一个帧。
透明传输:在数据链路层透明传送数据。
差错检测:把数据划分为帧,每一帧加上冗余码,一帧一帧传送,接收方逐帧进行差错检验。
字节填充:7E->7D,5E 7D->7D,5D
零比特填充:发现5个连续的1立即填入一个0
24.*CSMA/CD原理
载波监听多点接入/碰撞检测
发送数据前 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 ,若空闲,则立即发送数据。若信道忙碌,则等待一段时间至信道中的信息传输结束后再
发送数据;
若在上一段信息发送结束后,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都提出发送请求,则判定为冲突。若侦听到冲突,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,等待一段随机时间,再重新尝试。
其原理简单总结为:先听后发,边发边听,冲突停发,随机延迟后重发。
25.以太网最短有效帧长为64节。
26.网络拓扑结构:星形,环型,网状型,树型,总线型。
27.MAC地址是硬件地址。
28.以太网扩展方式:物理层扩展和数据链路层扩展。
29.交换机工作原理:
自学习:交换机收到一帧开始自学习,查找交换表中与收到帧的地址有无相匹配的项目,没有就创建一个,有就对原项目进行更新。
转发帧:查找交换表中与收到的帧有无与目的地址相匹配的项目,如果有按照交换表给的接口交换,没有就向所有其他端口转发,交换表中的接口与帧进入的接口一样则丢弃帧。
100M/s快速以太网 >100M/s高速以太网 10M/s标准以太网
第四章
30.IP地址的构成
IP地址 ::={<网络号>,<主机号>}
A类0~126 16777214个主机号
B类128~191 65534个主机号
C类192~223 254个主机号
超过255无效
31.给一个IP能够判断主机号和网络号
32.A类地址的主机数量最多。
33.两级三级IP地址由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组成。
求网络号直接判断ABC类
子网号(重点)
例如:200.200.200.65/26
255.255.255.255转换二进制为11111111.11111111.11111111.11111111
32-26=6(26位网络位6位主机位) 即11111111.11111111.11111111.11000000转换为255.255.255.192为子网掩码
求主机号把子网掩码转换为二进制取反(1->0,0->1),再和IP的二进制进行逻辑与运算,求得主机号。
34.IP转换为MAC ARP协议(物理层)|MAC转换为IP DNS协议(应用层)
35.为什么划分子网/子网号?
减少广域网上不必要的通信量
A类 255.0.0.0
B类 255.255.0.0
C类 255.255.255.0
36.*知道IP地址和子网掩码求网络地址
37.255.255.255.0的含义。
255.255.255.0可以转换为11111111.11111111.11111111.00000000
最后一个数字可在0~255自由变化,提供256个地址,可用的有254个,因为主机号不能全是0或全是1。
38.在使用CIDR的时候,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由网络前缀和下一跳地址组成。
39.CIDR地址块。
网络前缀都相同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。
128.14.32.0/20
共有2的12次方个地址(32-20=12 主机号是12位)
20表示网络前缀有20位 *10000000.00001110.0010*0000.00000000
最小地址为10000000.00001110.00100000.00000000 即128.14.32.0
最大地址为10000000.00001110.00101111.11111111 即128.14.47.255
40.*RIP协议。
已知路由器有表4-9(a)所示的路由表,现在收到相邻路由器R4发来的路由更新信息,如表4-9(b)所示,试更新R6的路由表。
41.如果网络距离为16,说明网络不可达。
第五章
42.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,而TCP使用的IP协议是无连接的。
TCP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
TCP的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
TCP提供可靠交付服务
TCP是全双工通信
TCP面向字节流
UDP是无连接的
UDP尽最大努力交付
UDP是面向报文的
UDP没有拥塞控制
UDP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
UDP首部开销小
43.停止等待协议工作过程。
M1,M2,M3都是分组
无差错情况下:
A发送M1->B收到M1->B发送确认->A收到确认->A发送M2->......
出现差错情况下:
A发送M1(A保留M1副本)[流量在路上出错或丢失]->B没收到M1(或察觉到了M1的错误)[不发送确认信息]->A超时重传(超时计时器超时)->A再次发送M1->B收到M1->B发送确认->A收到确认......
确认迟到:
A发送M1->B收到M1->B发送确认(确认迟到)[A重传计时器超时]->A重传M1->B收到M1(丢弃重复的M1)->B发送确认->A收到确认->A发送M2->......->A收到迟到确认(收下确认什么也不做)->......
停止等待协议工作效率过低,所以采取流水线传输。
44.TCP可靠传输的实现。
在没有收到B确认的情况下,A可以连续把窗口内的数据都发送出去,未收到确认前必须暂时保留。
P3-P1=A的发送窗口
P2-P1=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的字节数
P3-P2=允许发送但还没发送的字节数
问:遇到丢失如何处理?
A发送出数据->(数据没有按序到达B,31可能丢在了路上,但B收到了32,33)->A收到了B发来确认(B发送过来的确认号仍然是31)
问:窗口如何滑动?
假定B收到了A的31,A把31,32,33都交付给了B。
B把窗口向前移动三个序号->向A发送确认(窗口20,确认值34)->A收到B的确认并向前滑动三个窗口(但P2位置不变)
B原先收到的37,38,40没有按序到达,会暂存到接收窗口中。滑动以后P2不变,可用窗口增大。
发送完42~53以后P2和P3重合,窗口达到饱和,A停止发送,等待B确认。
45.拥塞控制。
判断网络拥塞的依据就是出现了超时。
慢开始
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发送窗口。
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,拥塞窗口cwnd就加倍。
发送方一开始只发送一个报文段,试探网络拥塞情况,然后再逐渐增大cwnd。
当cwnd<ssthresh(慢开始门限)时开始慢开始算法
当cwnd>ssthresh时开始拥塞避免算法
当cwnd=ssthresh时既可以使用慢开始算法也可以使用拥塞避免算法
拥塞避免算法比慢开始慢,每次窗口只加一
ssthresh的初始值为16
(1)到达ssthresh初始值门限值开始进行拥塞避免
(2)超时计时器记录超时,判断为网络拥塞
(3)第二次门限值为cwnd超时值得一半,即12
(4)3-ACK为三个报文段的重复确认,应当立刻进行快重传
(5)发送方发现丢失了部分报文段,进行快恢复算法而不是慢开始
46.超过额定容量网络吞吐下降用拥塞控制。
47.三次握手四次挥手(非重点不必深究)
第六章
48.FTP和HTTP端口号分别为21和80(顺带一提HTTPS是443)
49.WWW以链接访问
50.常用顶级域名
com 公司企业
edu 教育域名
org 非赢利性组织
net 网络服务机构
51.URL的基本组成
http://<主机>:<端口>/<路径>
52.电子邮件用SMTP(简单邮件发送协议)协议发送;用POP(邮局协议)协议接收
没有评论